StrengthsFinder #19 – Harmony 和諧與和平的創造者,與人為善、融洽消彌沖突

StrengthsFinder #19 – Harmony 和諧與和平的創造者,與人為善、融洽消彌沖突

StrengthsFinder #19 – Harmony 和諧與和平的創造者,與人為善、融洽消彌沖突

Harmony 和諧 – Relationship Building Leadership Domain 和諧是和平的創造者,「美」的真諦就是和諧。時時與人為善,融洽地消弭沖突,體現在人的身上就造就了人類的優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事物的美麗,融匯在環境中就成就了環境的美好。 為什麽具有和諧天分的人能尋求一致性?善於找出各方都接受的共識,采取避免沖突的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愛好和平,嘗試抑制和減少情感上的精力耗損,需要與別人建立同心合意的共識,試著將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如果和諧類型的人無法達成與他人共識時怎麽辦?這裏有三項行動方案:
  1. 與具有明顯統帥或行動特質的人合作共事,他們能幫助你面對沖突快速解決矛盾。
  2. 當爭論產生的時候,邀請組織內其他成員分享看法,能夠解除成見,拉近彼此距離、達成組織團結的共識。
  3. 參加一些化解沖突的課程:像是非語言性的溝通技巧,精進你的協調技能。
未成熟的和諧類型者,我需要和平,成熟的和諧類型者,我帶來和平。 和諧類型者期待我們一起做有良好成效的事,信仰類型者期待我們一起做有重大意義的事。辦公室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是各式各樣人群聚集的混合體,有五花八們的習慣癖好,每個人的目標或能力也都不盡相同。能夠左右逢源地與人和諧相處需要付出努力,鍛鍊學習。 人格沖突會輕而易舉破壞原本富有績效的工作環境,通過7個簡單的實踐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以創造辦公室和諧文化。 第一,說謝謝你,創造幸福和諧的氛圍,這三個字可能是最具魔力的通關密語。人們努力工作,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卻時常會感到被忽略。如果我們花一些時間加以認可,即使是最小的成就,別人也能感受到受重視。完成重大工作要感謝,平時為你做的一些小小服務像是倒咖啡,幫你影印等等也要不忘說聲謝謝你,每天都要很真誠的感謝周圍的人,為你帶來和諧與幸福。 第二,注意一些小事情,如果同事或員工對於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他們會士氣高昂的承諾增加額外的工作和任務,或是主動幫助其他員工完成指派工作。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額外工作,你也要提醒自己註意並感謝,如此辦公室的氣氛將更加幸福和諧。組織的效能也會因為同事之間充沛的動力而更加提升。 第三,避免閑聊八卦,八卦會破壞辦公室的和諧氣氛,肥皂劇的劇情可能聽起來有趣過癮,但是八卦的潛在意義代表的是彼此不信任或是相互猜忌。人們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他人背後閑談的主角,工作時間避免閑聊八卦,休息時間則安排例如郊遊或是假日聚會等活動,讓同事之間能夠加深彼此認識,如此八卦會轉成真心實意的關心,辦公室的和諧文化便會自然而然產生。 第四,保持開門open door的政策,創建一個隨時來找我,可以跟我談談的開門政策。在沒有預設判斷的前提下討論,接受同事的建議、投訴或者是討論,會帶給團隊正面和諧的影響力。來自於不同背景跟經歷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通過傾聽以及有力的溝通交流,可以汲取他們的觀點,增加自己對事情看法的面向。保持開放態度的談話,幫助你在問題背後看到真正的障礙,讓我們註意到過去可能從未觀察到的盲點,對於提升團隊績效以及創造和諧文化會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力。 第五,創建團隊融合環境,辦公室或是團隊定期舉行會議,授權員工在工作進行中獲得決策權。如果他們感覺自己的觀點跟見解具有價值,便會利用自身才能和創造力來建立完整的業務。他們會齊心努力尋找改進的方法,而不只是被動的接收指令訊息。 第六,提供幫助。跳進去動手幫忙而不是作壁上觀,遇到工作過量或時間緊迫的困境時,適時伸手協助會得到受助者更多的讚賞和感謝。雖然需要一些額外的努力和付出,但透過你的幫助讓同事們克服挑戰,超越巔峰,會讓組織和諧更上層樓。 第七, 在工作之外能夠進行社交。通過工作之外的休閑活動,建立和諧的友誼關系。安排每個月的團康活動或是年度的旅遊聚會,有趣的公司運動比賽等等,在一個比較輕松的環境中建立彼此工作領域外的親密關系。這並非職場上的公事公辦,創造和諧互動關系更需要同理心跟傾聽的技巧,接納他人的包容態度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就算在日常生活中它也讓溝通進行的非常有效率。 在對話進行的時候,一方如果感受到對方真心傾聽並且認同自己想法,他便容易在平和的心境中改變想法甚至產生行為變化。 真正的和諧要從自己內在變化開始,包容、同理和傾聽的能力不只適用人與人的溝通,甚至可以用來與自己進行內在對話。肯定接納自己是與自己產生和諧關系或是影響周圍人的重大關鍵。

Why do people with strong ‘Harmony’ traits look for consensus?

People with strong ‘Harmony’ traits dislike conflicts. Instead, they are peace-loving and look for common grounds and areas of agreement.  They seek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unnecessary bursts of emotion. People with such traits excel at consensus-building, and can often act as the ‘gel’ between groups of very different people and bring them together.

為甚麼具有和諧天分的人尋求一致性?

和谐主题突出的人不喜歡衝突,相反的,他們善於找出各方同意的共識,採取不具衝突性的方法。他們愛好和平並且嘗試抑止減少情感上的耗損精力。他們需要與人建立同心合意的共識,試著將不同的人放在一起。 和諧相處的能力是人與人或人與外在環境自然相處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體現的是一種互惠互利協同合作的關系。和諧相處可以讓我們擁有好的心態,清晰的思路,全新的計劃。 精進我們的核心能力有幾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外乎第一個修身,提高自我認識跟修養,內心感受到快樂,懂得包容和自律。 第二,愛你身邊的人,愛你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有同情心。 第三,立刻行動,從小事做起,照顧身邊的人,保護環境,讓自己的生活快樂起來。 和諧的人或環境,可以幫助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懂得發現把握世間萬物的規律,在制定計劃時更加全面理性,當然也更能夠造福社會人群。
StrengthsFinder #20 – Ideation 理念自由的創新思想,獨具匠心、不受未知限制

StrengthsFinder #20 – Ideation 理念自由的創新思想,獨具匠心、不受未知限制

Ideation 理念 – Strategic Thinking Leadership Domain

具有理念特質的人具有自由的創新思想,擁有獨具匠心,不受未知限制的能力,愛因斯坦說: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泉源;想出新辦法的人,在辦法沒有成功之前,人家總是說他異想天開。雨果也有句名言: 當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象。

為什麽具有理念天分的人能夠跳出框架思考,即使身處混沌不明,視線不清,信息不足的環境下也能致力於追求創新的理念?他們能從看似無關的繁雜資訊中理出彼此關聯的連接脈絡。理念的人追求無拘無束可以嘗試任何可能的自由,他們善於提供思想性和觀念性的建議指導。如果理念類型的人過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時候該怎麽辦呢?這裏有三項行動方案:

第一,與具有明顯行動特質的人合作共事,他能幫助你將想法導入行動。

第二,尋找能夠靠創意想法貢獻才能的工作,比如市場行銷,廣告,新聞記者,公共關系等等職業,讓你無限的創意思維為組織帶來價值。

第三,和別人討論前,先仔細思考你的創意跟想法,可不可能將有趣但還未成熟的創想稍加修飾具體化,不是所有人都能習慣接受異想天開的討論。

不成熟的理念類型者,會醉心於追求虛幻的世界,成熟的理念類型者會運用想象力和創新方法,讓真實世界變得更美好。理念類型者能打開心靈之窗,增加發現的可能性,專註類型的人關閉心靈之窗,減少分心的可能性。

How do people with strong Ideation traits able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People with strong Ideation traits are fascinated by ideas. They are able to find connections between seemingly disparate phenomena. People with such traits are able to think clearly, even in ambiguous and uncertain situations. They flourish in environments that let them explore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without limits, and in turn, provide new, fresh perspectives.

為甚麼具有理念天分的人能跳出框架思考?

理念主題突出的人為思想而著迷。他們善於對錶面看來各不相同的現象進行創新的聯繫。他們不受環境混沌視線不明所影響,致力於追求理念。他們需要無拘無束嘗試所有可能的自由,他們善於提供新穎的思想觀念。

如何能有效提升想象力,創造力,讓創意源源不絕呢?有9項方法可以幫助你做自我訓練:

第一,訓練提升聯想的能力。有相似、對比、關連、邏輯四種類型的聯想方式可以運用:

首先是相似的聯想,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善用比喻類比的思維進行聯想,比如說冰冷是冷氣機的屬性,以此根據聯想到冰山也有冰冷相同的屬性。

其次是對比聯想,從相對的事物入手,比如由黑想到白,由水想到火,由天空想到大地。

接著是關連連想,從相關事物的觀點入手,比如由結婚想到生養孩子;從數字38想到婦女節,99聯想到敬老尊賢等等。

最後是邏輯的聯想,由原因聯想到結果的推導式想像,如春夏耕種的汗水想到秋冬收藏的喜悅。

聯想是發散思維的基礎,善於聯想的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平時可以每天選擇一個主題,動動大腦想象更多跟這個主題有關的內容,多角度發揮聯想拓展思考的極限,你的想象力也會突飛猛進。

第二類訓練提升想像力的方法是分解、排列、跟組合。學會分解關鍵要素,然後再重新兩兩組合或者是33組合,這樣會產生很多出乎意料的新想法;也可利用坐標系列組合法,就是把關鍵詞和要素進行分類,分別放置在橫向坐標跟縱向坐標,然後分別從各坐標上任取一個關鍵點,聯結起來進行想象,可能會產生多樣性的創意靈感。分解要素。重組聯想這整個過程就像玩樂高積木一樣,每一次重組都會產生不同的造型及可能性,比如人跟翅膀組合在一起,產生了天使形象的想象,或者圖書館和遊樂場的組合,會讓你想到哪種可能性呢?

第三類是透過圖像化進行思維。以腦海裡形成的圖像取代知識化思考,可以把看到聽到的資訊在腦海中轉化成為圖像和動畫的場景。要提升圖像化思維能力,可以使用圖片的視覺化思維,平常可以多看一些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聽一些有趣的故事,邊看邊聽邊想象自己自導自演的電影或是畫面,這種想象會因人而異,就像人們常說的1000個人的腦海裡有1000個哈利波特。圖像化思維具有無限多樣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進行日常的想象練習,每天抽時間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圖像,或使用圖片、邊閱讀邊在自己的腦海裏編輯影片或形塑圖畫,長期練習下來,你的想像力將會如虎添翼。

這裡有幾種練習模式可供參考。

場景想像是一個冥想自己處於某種場景,透過各種感覺器官模擬現場的體驗。

事件想象是回想一個記憶深刻的往事,仔細想象每一個細節,保持專註體會自己的感受。

概念想象是讀完一本書後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演出書中描述的場景,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角,想象體會他的感受。

第四大類是拓展豐富的知識來提升我們的視野,想象力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從你過往經歷的基礎上所累積的認知跟體驗會影響你的想象力。比如如果你不知道外星人這個概念時,自然就想象不出來外星人的長相。有句話說: 生活經驗會限制我的想象力,正是這個道理。想象力需要一定的知識累積,廣泛的涉獵和豐富的閱讀經歷,對於提高想像力的高度廣度深度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大類是提升觀察力,學會提問,培養好奇的心理,對事情保持好奇心。尋找事情之間的關聯,善於提問,保持學習的熱情。練習提問最好的方式就是經常提出一些是什麽?為什麽?怎麽做?怎麽樣?結果會如何的問題,為甚麼小孩子的想像力比成人豐富,因為他們都是好奇寶寶,永遠有問不完的問題。

第六類是多角度思考,角色扮演,換位思考。思考的時候不要總是習慣於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多轉一轉,從多個角度思考,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角色扮演是用別人的眼光去觀察,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思考,比如員工腦中想像扮演老板的角色去看待公司業績,扮演顧客的角色去思考服務的內容。

第七,刻意的誇張化,藝術化可以提升想象力。有幾種訣竅可以參考:

  • 放大跟縮小,故意把大的物品變小,或者是把小的元素放大到誇張的境地,然後思考會發生甚麼有趣的變化。
  • 時空穿越,把過去的事件放到現在,或者是把現在的事情放到過去,想像會有甚麼變化,就像一些穿越小說,電影電視經常用到的橋段一樣。
  • 轉移功用,將一個物品的屬性或是特點移轉到另外的一個事物上,比如寫作上常常使用的擬人擬物等修辭方法。

第八個方法是擺脫約束,跳脫固定模式,我們常常會驚訝於小孩的想象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思維卻越來越僵化,這是因為成人世界必須刻意保持理智以維持社會有序的運轉和自身的安全利益,然而習慣固有模式的思維方式讓我們的想象力日漸枯萎,生活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此不要總是否定一些離奇的想法,或是一味的追求標準答案,要打破常規的思考,尋找不同的可能。

第九個方法是大膽假設,發散思維。由一個問題或觀點出發向四周散發思考,想象相關聯的事物,用心靈地圖不斷的擴散思維。比如思考假如沒有這樣又會怎麽樣,假如這樣做會變哪樣?不斷地假設練習,你的散發思維會大大提升你的創意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對我們的工作生活跟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我們產生創意靈感,加強思考深度跟廣度,提升對事情的洞察力和深刻體驗。想象力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累積,善用觀察,學會提問,引發強烈的好奇心。

StrengthsFinder #21 – Includer 包容接納每個人的不同,海納百川,關注圈外差異的人

StrengthsFinder #21 – Includer 包容接納每個人的不同,海納百川,關注圈外差異的人

StrengthsFinder #21 – Includer 包容接納每個人的不同,海納百川,關注圈外差異的人

Includer 包容 – Relationship Building Leadership Domain

包容像是海納百川一樣,能接納每一個人的不同,包容的人能關註圈外差異的人。如果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如何以溫柔寬待的心對待別人,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的生活,應該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事吧。包容就像天降甘霖滋潤大地,賜福給寬容的人,也賜福給被寬容的人。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人,可以無條件接受我們所有的優缺點,全然愛著我們的一切,應該就是每個人夢寐以求最幸福的事吧。

為什麽具有包容天分的人容易理解那些被人忽略者的心情跟感受。具有包容天分的人,樂於接受外人,並且努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融入團隊。他們具有高度的容忍心和多樣性的接受度,他們厭惡批評挑剔的行為,會嘗試為每個分子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如果包容類型的人想要弭平組織內外存在的鴻溝,卻發現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時怎麽辦呢?

有三項行動方案,第一,幫助組織新進的人員了解其他成員。

第二,解釋存在的共同性,幫助他人了解如何尊重彼此多樣化的差異。

第三,認知一個事實,有時候要包容,有時候也要說不,必須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

不成熟的包容類型者,痛恨差異區隔,而成熟的包容類型者會引導並鼓勵融合。

包容的類型者,爭取組織外的人被接受;和諧的類型者,則是爭取組織內的共識。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這也造就不一樣的價值觀跟行為模式。這些差異有時是導致沖突的根本原因,當別人的想法和做法跟自己不一致時,如果沒有管理好情緒,容易在語言表達上流露出不認同的態度,造成許多溝通上的障礙和糾紛。

馬雲說過人類的度量是以委屈養大的,說明接受委屈也是一種學問,是造就自己、培養自己度量的方法。學習包容別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可以避免很多的沖突。

包容別人就是給自己機會成長,因為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事情的是非曲直往往取決於不同角度或是觀點。就像你戴上了墨鏡所看到的景色會比別人灰暗,而藍色鏡片看出去的天空又特別的湛藍,包容他人就是嘗試以對方的視角去看待事情,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可以讓自己視野更加寬廣。以夫妻相處為例,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為了對方著想,而事實上卻只是反映自己內心的想望。很多意見上的沖突就是來自於單方面的想法,而且頑固地堅持己見以至於彼此誤解與怨隙漸漸加深,甚至原本相愛的夫妻最後無法白頭偕老。沒有體諒彼此的處境、包容不同的價值觀,這樣的情感並無法長久維持。

People talented in the Includer theme accept others. They show awareness of those who feel left out and make an effort to include them.

Why are people with Includer talents sensitive to those who feel left out?
They are accepting of others and make an effort to bring everyone into the group. They have a high level of tolerance for and acceptance of diversity.

包容主題突出的人,樂於接納別人,他們關心和體諒體制外,或受到冷落的人,並努力拉他們,融入群體。

為甚麼具有包容天分的人能理解那些被別人忽略者的心情感受?
他們樂於接受他人並努力讓每一份子融入團隊。他們具有高度的容忍心和多樣性的接受度。

無論在職場或家庭關系上,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也都希望別人用寬大的胸懷包容自己。但是也要提醒自己註意別人的感受,避免養成別人都應該寬容自己的心態,給自己的錯誤或任性的行為找借口。

包容是有限度的,不能夠無限上綱,否則會造成更大的縱容。輕易透支別人的善意,自己也將失去學習包容別人的機會。當你能體諒接受別人的想法時,會發現自己的度量也與日俱長,性格也更加沈穩成熟。

現今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變革,科技飛躍,人口增長及勞動力的變化,導致工作方式以及合作夥伴也在產生質變,我們被要求在更短的時間內解決更大的難題。但是時代的挑戰同時也伴隨著機運,我們身處於獨特的位置,多元化的環境培養我們更寬廣的思維跟創新能力;包容的文化有助於集思廣益和構築鼓勵表達的安全環境。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要實現卓越績效,不管個人家庭或組織,都需要營造一個正面良善的文化。以公司來說,如何讓人才體驗組織的包容及多元化,讓員工在工作中發揮才能,互相協助,激發想象力,將能提升組織整體的生產力。

很多研究報告說明,公司如果有更多元化的包容性,公司的整體績效將顯著提升。全球500大企業研究發現,董事會中女性成員較多的公司權益回報率會比同類型的公司高出53%,銷售利潤也高出42%。采用包容跟多元化戰略的組織中,85%的CEO都認為它將提高公司的凈收益,在新市場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增加70%。如何有意識的讓包容更多元化,成為個人發展,企業人才培養,是公司價值建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企業來說有幾個角度可以作為檢視的標準:

第1,要探討我們的組織文化是不是可以實現包容多元化,我們的使命跟價值觀是不是支持並且鼓勵,企業包容多元化的發展?

第二,檢視我是否在工作項目中獲得公平的職業發展機會?我是否包容團隊的多元化觀點?

第三,公司是不是能吸引而且留住人才,在工作中展現真實的自己,表達不同的觀點是不是讓我感到舒適安全?

創造一個包容性的文化,必須要從公司文化的宗旨開始,在工作及人員管理上貫徹落實。世界銀行認為包容性增長概念與經濟增長速度有正向關係,想要保持可持續性經濟增長,必須將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勞動力包容吸收進來。世界銀行對於包容性增長的定義是不僅要關註貧窮人群,也應放眼於處於收入分配中同位置的群體,比如新西蘭政府提出了一個兼顧經濟成長和生活水平分配的願景,許多的國際組織也一直致力於包容性增長的定義和衡量指標的制定。包容性已不只是關係個人素養以及發展,對於社會經濟或者是國家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社會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價值觀」,如同江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擇土壤方能成其大。創造一個具有包容性的社會與生活環境,我們先要擁有包容的觀點。敞開心懷,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Includer 包容 – Relationship Building Leadership Domain

包容像是海納百川一樣,能接納每一個人的不同,包容的人能關註圈外差異的人。如果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如何以溫柔寬待的心對待別人,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的生活,應該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事吧。包容就像天降甘霖滋潤大地,賜福給寬容的人,也賜福給被寬容的人。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人,可以無條件接受我們所有的優缺點,全然愛著我們的一切,應該就是每個人夢寐以求最幸福的事吧。

為什麽具有包容天分的人容易理解那些被人忽略者的心情跟感受。具有包容天分的人,樂於接受外人,並且努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融入團隊。他們具有高度的容忍心和多樣性的接受度,他們厭惡批評挑剔的行為,會嘗試為每個分子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如果包容類型的人想要弭平組織內外存在的鴻溝,卻發現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時怎麽辦呢?

有三項行動方案,第一,幫助組織新進的人員了解其他成員。

第二,解釋存在的共同性,幫助他人了解如何尊重彼此多樣化的差異。

第三,認知一個事實,有時候要包容,有時候也要說不,必須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

不成熟的包容類型者,痛恨差異區隔,而成熟的包容類型者會引導並鼓勵融合。

包容的類型者,爭取組織外的人被接受;和諧的類型者,則是爭取組織內的共識。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這也造就不一樣的價值觀跟行為模式。這些差異有時是導致沖突的根本原因,當別人的想法和做法跟自己不一致時,如果沒有管理好情緒,容易在語言表達上流露出不認同的態度,造成許多溝通上的障礙和糾紛。

馬雲說過人類的度量是以委屈養大的,說明接受委屈也是一種學問,是造就自己、培養自己度量的方法。學習包容別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可以避免很多的沖突。

包容別人就是給自己機會成長,因為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事情的是非曲直往往取決於不同角度或是觀點。就像你戴上了墨鏡所看到的景色會比別人灰暗,而藍色鏡片看出去的天空又特別的湛藍,包容他人就是嘗試以對方的視角去看待事情,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可以讓自己視野更加寬廣。以夫妻相處為例,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為了對方著想,而事實上卻只是反映自己內心的想望。很多意見上的沖突就是來自於單方面的想法,而且頑固地堅持己見以至於彼此誤解與怨隙漸漸加深,甚至原本相愛的夫妻最後無法白頭偕老。沒有體諒彼此的處境、包容不同的價值觀,這樣的情感並無法長久維持。

People talented in the Includer theme accept others. They show awareness of those who feel left out and make an effort to include them.

Why are people with Includer talents sensitive to those who feel left out?
They are accepting of others and make an effort to bring everyone into the group. They have a high level of tolerance for and acceptance of diversity.

包容主題突出的人,樂於接納別人,他們關心和體諒體制外,或受到冷落的人,並努力拉他們,融入群體。

為甚麼具有包容天分的人能理解那些被別人忽略者的心情感受?
他們樂於接受他人並努力讓每一份子融入團隊。他們具有高度的容忍心和多樣性的接受度。

StrengthsFinder #22 – Individualization 個別獨特的需要,量身定做滿足期待

StrengthsFinder #22 – Individualization 個別獨特的需要,量身定做滿足期待

StrengthsFinder #22 – Individualization 個別獨特的需要,量身定做滿足期待

Individualization – Relationship Building Domain

每個人都有個別獨特的需要,共幹別枝,量身定做,設法滿足多元的期待。人跟樹木一樣,盡其所能地往上生長,我們無法讓不同的樹種都長成一樣高度,卻可以追求每個人立足點的平等。 「出頭處謀自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為什麽具有個別天分的人能讓存在差異的個人都能齊心共創生產力呢?個別類型者視個人差異為潛能機會,而不將它看成問題障礙。他們欣賞你個人存在的獨特性格,具有統合互不相容的人們齊心效力的天賦異稟,人盡其才是他們熱愛的工作哲學。個別類型的人如果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犧牲團隊利益要怎麽辦呢?有三項行動方案可以參考:

第一,幫助他人了解一個原理,就是從個人微妙的差異性可以發現真實的多樣性,無論是哪一個種族,性別或是國家。

第二,成為一個能夠描述你個人優勢,分享自己成功風格的專家。

第三,強調你對於細節的洞察力讓你更具說服力。

不成熟的個別類型者易於鐘情一棵樹,而忽略整座森林;成熟的個別類型者能夠幫助一棵樹在森林中茁壯挺立。 個別類型者是: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交往類型者則是:我希望認識你,也希望你能夠了解我。 不論是東西方的先哲先賢都指出人與人之間存在個別差異的必然性,個體的成長過程中受到遺傳跟環境的交互影響,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身心特質顯現出彼此不同的行為模式。

柏拉圖認為人的天賦和後天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成個人之間的差異,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最好的天賦禮物;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價值潛能,只有把握這些獨特的優勢,你的天分才會有意義。 每個世代的條件不一樣,想法也不同,所以不需要刻意比較。年輕一代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世界,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經不起真理的檢驗,我們要相信下一代年輕人的能力,即使某些方面觀點不同,其中也是有上一代必須承擔的責任。社會需要特別的人,才有特別的價值,如果我們跟別人一樣,怎麽會有特別的價值呢?

人生來不同,遭遇也不一樣,而且活著就是要創造價值,所以要保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不須羨慕別人擁有你所欠缺的特質,有時某一方面欠缺正反映你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而這也正是你的價值。想跟別人一模一樣,這樣的起心動念就錯了,要問自己的是,我的優勢發揮到何種程度;至於我的弱點是否有得到妥善的管理?要明白,只關註自己的優點,強調自己的優勢,有可能產生盲點。只有願意面對自己每項特質產生的風險,改善管理自己的弱點,面對社會環境的差別,以包容的態度善待別人,才能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極限。 個別的人看到每一個人的差異及需要,如果你能夠讓個別的特質按照勝任力做分析,便能產生正向的鼓勵能力。觀察他人的特質,可以用這8個能力來作為鼓勵的方向:

  1. 第一是自我成熟度,
  2. 第二行動決策力,
  3. 第三,對人或客戶的業務活動,
  4. 第四,團隊合作,
  5. 第五,業務執行,
  6. 第六策略思考,
  7. 第七,資訊能力。
  8. 第八,領導力。

所謂勝任力就是工作能力強的人所表現出的行動特質,也可以稱之為行動目標,行動改善目標,程序目標,換句話說勝任力,代表執行這種行動模式可以達成的工作成果。當我們在工作或者是生活當中與其他人共處,希望協助他激勵他達成目標的時候。

首先第1個要先設定好目標,讓勝任力能夠發揮自我成熟度跟行動決策。核心的勝任力,是不分職務角色任何工作都適用的能力。工作人需要有一定的成熟能力,采取行動跟決策的方法。 這是商務人士必須擁有的技能,對人或客戶的業務活動、業務執行、策略思考、資訊管理這些專業的勝任力,指的是管理部門企劃業務等等讓事情發生的方法,至於團隊合作跟領導力通稱為管理型的勝任力,是管理人的方式跟領導其他團隊所必須必備的要素。

觀察每一個人的特質,要先從他的 (1) 內在動力、成熟度,以及 (2) 他對事情的處理方法,還有( 3) 他對其他人的影響力,這三個大項來取決他的勝任力。如何發展屬於他的成功方案,設定好目標,清楚知道自己的勝任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確立策略的執行方針。

Why do people talented in the Individualization theme have a gift for figuring out how different people can work together productively?
People exceptionally talented in the Individualisation theme are intrigued with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each person. They see the potential in human diversity, rather than the problem with it. They appreciat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son and have a gift for figuring out how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can work together productively.

為甚麼具有個別天分的人,能找出方法讓彼此存在差異的個人,齊心共創生產力?
他們看見的是人類差異性的潛能,而不是將他視為問題阻礙。他們能賞識每個人存在的性格獨特性,具有讓互不相同的人們齊心效力的天分。他們熱愛人盡其才。

我們可以用 PDCA 模式來做一個規劃,所謂的P是計劃 Plan,Do 是行動,Check 是評估, Act 是改善。這4個階段形成循環,持續運轉,就可以管理控制你的進度、達成目的。舉例來說,如果這個人的目標是每一周要能夠快走1萬步,三次計劃是周一周二週四晚餐後執行。一個月後,對於快走1萬步的這項任務進行檢視,發現周一、周二跟原來的計劃之間太過於密集,沒有辦法達成,那就要把計劃調整為周二、周四、週六。重新審視無法落實執行的原因,並且針對計劃改善策略,這就是利用PDCA系列循環,持續保持行動評估跟改善的步驟。人們很容易忘記應該要完成的事情,所以想要達成目標,就要養成良好的執行習慣。

對於有個別特質的人來說,有時在看到事情的機會,會忽略了自己要前進的目標,所以要隨時把PDCA計劃、行動、評估、改善作為你在發展人才或者是個人計劃的一個工具。在這個循環過程中找到每一個階段的落差,調整計劃,進行管理,這麽一來我們就會明白如何安排,即使在要滿足個別的工作或者是需求的時候,還能夠有一個專註的方向。

有意識的知道自己進展的方式,而且在每個階段給予自己一些慶祝跟鼓勵,比如說知道我今天做到了這裏很好、我這個部分應該再加油,像這樣子的回饋就非常的具體,你才能夠持續的精進自己,看見個別的可能性,清楚知道勝任力,搭配PDCA階段的計劃,就能夠照顧重點需求,看見重要機會,以實現更大更遠的長程目標。

StrengthsFinder #23 – Input 搜集旁收博采的收集家,喜歡收集可能有用的資源

StrengthsFinder #23 – Input 搜集旁收博采的收集家,喜歡收集可能有用的資源

StrengthsFinder #23 – Input 搜集旁收博采的收集家,喜歡收集可能有用的資源

Input – Strategic Thinking Leadership Domain

Input 龐收博采的收集家,喜歡收集可能有用的資源。聰明出於勤奮而天才在於累積,為什麽具有“蒐集”天分的人渴望收集各式各樣的資訊或是情報呢?他們是情報的收集高手,喜歡了解信息並加以分類建檔,對別人可能是有益的的參考資料總能引起他們高度興趣,他們能提供明確的輔助工具或是相關確實的幫助來引導他人的成長表現。就像海綿一樣他們能吸能放,收放自如。如果基於好奇,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在收集資訊因而延緩行動的時候怎麽辦呢?

這裏有三項行動方案,第一跟擁有明顯專注、審慎、紀律特質的人共事合作,這類型的人能夠幫助你步入正軌。

第二,設計一套系統能夠儲存並且易於識別資訊,尋找能夠親手試做的工作領域,比較能發揮蒐集的天賦。

第三,接受你是無法滿足目前所知道的性格,對於資源與資訊的飢渴是來自於天性。

未成熟蒐集類型者,不論好壞,凡事收集;成熟的蒐集類型者,收集具有功能性的事物,也樂於跟別人分享,讓彼此從中獲利。

蒐集類型者喜歡收集有潛在助益的東西,學習類型者喜歡學習的過程。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收集的雅好,但是同時又想追求簡潔精致的生活,可以參考斷舍離、三分收納法跟751的法則。要認知你與物品之間的關系,有時候需要拋棄才能創造全新生活。甚麼是斷舍離呢?首先,斷是指剪斷你的欲望,比如購物時要三思而行,不要衝動式購買不需要的東西,只買必須的物品。再來舍,是捨棄已有卻毫無用處的物品,把它賣掉送掉或扔掉,縮小自己的喜好範圍。最後離,是要脫離執念,了解自己,愛上自己,達到從心所欲的愉悅狀態。

斷和捨是一種循環的行動過程,透過實踐最終達到離的超然境界。斷舍離的精髓首先要檢視物品從你身上占據多少能量,你需要花費多少的金錢時間和空間,以獲得及保存這些物品。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的目標,當囤積的物品變少,對物品的需求跟欲望也會自然降低,與此同時,我們的精神世界也會更加豐富深邃。

三分收納法則是將蒐集的事物以大中小區隔進行分類整理。在面對堆積如山又雜亂無章的物品時,可以先將它們分為三大類,然後再從每一大類分成更小的三類,如此不斷的重覆三分法便可以實現物品的精確分類。

751總量限制原則可以幫助你打造一個寬裕舒適的空間,所謂的7是指隱藏式的收納空間只放7成滿,留下三成作為物品出入的通道。至於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5成,這是為了維持視覺美感,營造空間的自在感。1則是外人看得到的收納空間只要放一成滿就好,選擇最重要的東西做最低限度的擺放,這樣美觀與實用兼顧,井然有序又一目了然。以日常居家為例,封閉式的儲藏室放滿7分,這樣方便進出整理拿取。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像是書櫃只放5分,這是為了美觀的目的。至於外人看的到的收納空間,比如電視櫃,茶幾只要擺放一成即可,可以考慮像是獎盃證書或是全家福照片等等。通過這種限量的管理,能夠嚴格的篩選自己喜歡的物品,整理的工作也會變得輕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能夠翻轉你雜亂無章的環境,讓你享受品味高雅的生活風格。

有效的收集資料,做好自己的資訊管理。有兩個前提需要掌握才能夠讓你的知識產生對你正面的影響,首先是參與性,第二是長期性,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例如要收集很多新聞的事件、評論分析報告來作為自己撰寫文章或者是計劃的素材,比如你正在研究手沖咖啡,於是需要收集包括相關的器材,鑒賞流程,沖泡方法,學習心得等等,一方面為了自己學習跟覆習,為了讓收集的資料以後可以用得上,首先我們必須要學習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只是收集資料,而是要讓自己參與到資料運用中,包括幫資料留下註解、畫重點、整合相關資訊,做目的性的分類整理等等,對於知識工作者、跟愛好學習的人來說,收集資料不應該是偶然為之想到才做的行為,而是一種長期持續的習慣,然而在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遇到什麽樣的問題,會用到這些資訊的狀況之下,如何能夠在自己的資料庫中找出有用的資訊,這是收集最高的指導原則。

Why do people with strong Input talent have a craving to collect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People exceptionally talented in teh Input theme have a craving to know more. Often they like to collect and archiv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hey are the resource collector. They hang onto things that might be helpful resources for others. They bring tangible tools, which can facilitate growth and performance. They are able to provide relevant and tangible help. They are sponges – absorbent (input) & dispensing (output)

為甚麼具有蒐集天分的人渴望蒐集各式各樣的情報消息?
他們是情報蒐集高手,喜歡瞭解訊息並加以分類建檔。他們熱衷於那些對別人可能是有益資訊的事情。他們能提供明確的輔助工具引導成長表現,能給予相關確實的幫助。他們就像海棉一樣能吸能放。

如何做到有效的收集資料呢?以下是幾個可以練習的要點:

首先讓資料的來源個人化而且自動化,為長期的資訊做累積,你需要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資料來源,而且讓這個資料管道自動化,比如收集名片或是潛在客戶名單,可以運用客戶資料庫軟體,把客戶標簽分類,如果你收集的是網站相關的資訊,可以考慮用閱讀器來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或者是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的時候,你就可以在自己的閱讀器裏統一瀏覽,累積以後可能會用得到的資料,找出你個人化所需要的咨詢內容,包括自動化累積你的資訊,在未來容易尋找,這是在收集資訊的時候要預先考量的方法。

第二,持續保持資料來源的活力,包括他人觀點與世界觀點。

我們有三個步驟可以來整理我們的資訊,第一,建立個人化自動咨詢的管道,所以你收集的是自己的觀點。

第二,利用社群或者是你關註的族群,收集額外的資訊,收集的是其他人的觀點。

第三,通過研究搜尋來突破資料庫的屏障,收集的是世界的觀點。

當你能夠以自己的觀點,他人的觀點跟世界的觀點三部曲缺一不可的方式來整理你的資訊,你的視野將會更加開闊。

第3個原則是80/20資訊原理,我們盡可能用各種方法來整理,收集我們的資訊來源,但是光有資料來源還是不夠的,要如何才能夠有品質而且有效率?面對龐大的資訊量,80%的資訊其實都是可以跳過了,我們需要掌握那關鍵的20%有意義的資訊,讓你的收集更有效率。

第4個原則是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也同一時間做筆記來強調資料的參與性,一邊閱讀一邊畫重點或做筆記,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參與性。資料的價值往往來自於這次資料對我們產生的啟發,想象以及延伸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可以把這些重點都記錄下來,你才可以淬煉,收集出比原始資料更寶貴的資產。

StrengthsFinder #24 – Intellection 思維者我思故我在,深思熟慮,追求反思與深度智慧

StrengthsFinder #24 – Intellection 思維者我思故我在,深思熟慮,追求反思與深度智慧

StrengthsFinder #24 – Intellection 思維者我思故我在,深思熟慮,追求反思與深度智慧

Intellection – Strategic Thinking Leadership Domain

思維者深思熟慮,追求反思與深度的智慧,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呈現的是只有透過思考才會看見生命的痕跡。席勒也說,思考是我無限的國度,語言是我有翅的工具。思考是我們行為的宗旨,愛迪生: 不下定決心培養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這些名人的智慧語綠,證實了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一切成功的王牌的道理。

具有思維天分的人為什麽能藉由組織思維塑造自我性格?他們具有反思的能力,喜好跟其他人進行理性討論,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從事反省跟思想,他們視思考跟行動為一體兩面、同等重要的名詞,對於新奇之事,喜歡深入專研探究。思維天分的人信仰理論概念,是實用主義的先行者,能夠在面對挑戰時,為團隊帶來對問題的深度理解跟解決難題的智慧。具有思維天分的人,如果因為抱持旁觀者清的態度而被視為事不關己,太過疏離冷漠怎麽辦?

這裏有三項行動方案:

第一,行動開始之前,利用時間對整個方案進行全面的深思,探索訊息內在意義並形成具體的觀點想法,有助於過程中更融入團體協作,貢獻智慧。

第二,尋找能跟你進行知心對話的同僚或事業夥伴,這種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愉悅交流經驗,能夠激發你的思考同時鼓舞你的同儕。

第三,刻意與你認為有宏觀思想的人建立關系,他們的風範涵養能夠啟發你專註在自己的思維。

不成熟的思維類型者,因為需要內省,使我難以與他人互動。成熟的思維類型者,我有深刻的反思,因此能夠進行深度對話。

思維類型者,我思考因為這些觀念必須被了解;排難類型者,我思考因為這些問題必須被解決。

思維導圖,英文是MindMap也稱為心智地圖,是整理表達思維有效的圖形工具,是一個方法簡單卻效用顯著的實用性思維方法。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樣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跟圖像、顏色等元素建立記憶性連結。它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將記憶、閱讀、思維、想像等規律導入思維導圖,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取得平衡發展,從而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

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無論是無形的感覺、記憶、想法,或是具體的文字,數字,符碼、氣味,顏色,節奏,音符等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的中心點,由此中心點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連結點,這種呈現放射性的立體結構,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系統一樣相互連接,也可看成是你的個人雲端資料庫。

思維導圖又稱為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或思維地圖,有這麼多的名稱正說明它是一種被廣泛運用而且效果顯著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如果具象化一點就像是畫一棵樹的過程,從樹幹開始,再畫大分枝,小分枝,然後是樹葉。整個流程內涵三個核心邏輯,就是分類、歸納和系統化。首先確立中心主題可以看成樹幹,經過對雜亂無章的資訊進行編碼分類是大小樹枝。接著將新的資訊或材料歸納到各個分枝就是樹葉了。而整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就是一個獨立的邏輯性系統。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大量新的知識和資訊,透過不斷重複分類、歸納的方法將輸入材料建造成一套套系統隔間。最終你的大腦將成為一座高聳矗立的系統大樓。

近期常用的雷達使用管理學的思維模式,透過對稱與對比的使用方式來設計心智地圖,比如你要研究蘋果的品牌,可以從管理技術組織資本等等元素列為5個維度,然後從中找出對比差異,作為標桿評估以及追蹤分析的一個依準,企業也可以使用心智地圖來作為尋找定位的前提,首先他強調的是外部的思維,從心智的角度而非現實的角度,從認知的角度而非事實的角度,從外部出發而非由內部出發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其次是競爭的角度,要關心競爭的環境,尤其是競爭對手在心智地圖中的位置,回到定位這個概念上,它的定義是讓你的企業產品或服務在潛在客戶的心智當中與眾不同,那麽心智地圖就是定位的第1步,甚至是核心的重要的一步。

Why are people with Intell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ey are introspective and appreciate intellectual discussion. They need time for reflection and meditation. They see thinking as synonymous with doing. They prefer drilling deep, plumbing the depths of information.

為什麼具有思維天份的人,藉由組織思維,塑造自我性格?
他們具有反思能力,喜好和他人做理性討論,需要多餘時間從事反省和思想。他們視思考與行動為同一名詞,喜好深入鑽研資訊的探索。他們信仰理論概念,因為他們是實用主義先行者。這有助於他為團隊帶來深度的理解和智慧。

定位的5步法是一個運用心智地圖,規劃品牌跟企業定位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1. 第1步是透過思維的整理來繪制心智地圖,把所有可能的元素都放在一張地圖上。
  2. 第2是從心智地圖中找出具有差異化的概念。
  3. 第3步是透過建立差異,加強與顧客之間的信賴感,建立品牌的信任。
  4. 第4步是提出能夠相得益彰匹配的產品知識或服務。 第五是設計品牌的故事廣為傳播。
  5. 第5個步驟就是通過一個心智地圖發展成為品牌定位的方法論。

具有思維天分的人,善於運用大腦進行邏輯性的推演,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除了邏輯思維外還有形象思維、動物思維等等思維形式的存在。邏輯思維也叫做抽象思維,形象思維也叫做具象思維,動物思維也稱之為靈感思維。通過輸入的訊息跟腦內儲存的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覆雜的心智操作過程,具有思維特質的人可以去思考思想的目的是什麽,我們可以稱之為上升性思維、求解性思維以及決斷性思維三種。

所謂的上升性思維是通過實踐所提供的個別性經驗為起點,把個別的經驗上升成為普遍性的認識,個別性的思維大多來自於日常生活的體驗,過於直接跟個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的真實性有待實踐檢驗,最終上升為普通型的知識。

第二是求解性的思維,求解性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會環繞問題展開思維,依照已經有的知識去尋找與當前狀況中間相關的環節,進而解決面對的問題,如同對於工作意義的困惑,首先要分析已知的條件,看看問題,最後在有條件咨詢,找到問題之間的橋梁。

第三個目的是決斷性的思維,這是用來分析判斷,預測未來前進的想法,它具有具體性、發展性,而且可以達到綜合平衡的要素,具有思維的人他會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如果能夠預先界定,我是希望我的思維深度提升,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是作出適當的決策,把思維的目的界定清楚,將能夠提升思維的品質,培養有效的決策策略能力

StrengthsFinder #25 – Learner 學習追求知識的力量~享受不斷學習的新奇旅程

StrengthsFinder #25 – Learner 學習追求知識的力量~享受不斷學習的新奇旅程

StrengthsFinder #25 – Learner 學習追求知識的力量~享受不斷學習的新奇旅程

Learner – Strategic Thinking Leadership Domain

學習是追求知識的力量,學習特質的人享受不斷學習的新奇過程,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有用的資訊,經常不斷的學習,你就會什麽都知道,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力量;所以培根才會說出傳世名句:知識就是力量。為什麽具有學習天分的人能夠樂在學習中?他們非常渴望學習,想要透過獲取新知而不斷的改善程序,獲得完美成果。學習使他們意志高昂,置身於新潮的資訊跟經驗中,追隨能夠引起興趣的事物能讓他們充滿鬥志。他們為組織提供了學習的觀念和動力,也喜歡將生活中獲取的尖端知識和新潮資訊與他人分享。如果他們的好奇心導入無關緊要,又沒有生產力的學習活動該怎麽辦呢?這裏有三項行動方案:

第一,昇華你的學習方法,如果借由教導而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那就盡量尋找能指導別人的機會,教學相長。

第二,自告奮勇當新科技的學員,比如新的銷售系統或是後勤資源系統,你能夠快速學習,並且與同儕分享重要的進展。

第三,成為變革的催化劑,尋找記錄自己學習進步的工具,並在每一個階段慶祝學習上所獲得的成果。

未成熟學習類型者,在變化無常的學習過程當中,常常因感到厭煩而逐漸失去好奇心,成熟的學習類型者對於自己擁有的才幹能時時心懷感激。

學習類型者透過興趣引領他的意向,而專註類型者透過意向引領他的興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之海,浩瀚無邊,必須提高學習效能才能達到增廣智慧的目標。如何提高學習效能呢?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學習類型,大體而言,學習類型概分三種,但也可能出現兩種學習類型的混合體。

第1個類是視覺學習者,視覺學習者主要透過眼睛讀跟看來吸收資訊,上課時總喜歡坐在教室的前排,有著整潔條理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會閉起眼睛在腦海重複回想以便加強記憶。生動的圖像跟豐富的色彩能更能吸引他們的註意,有效提高學習效能。

第2類是聽覺學習者,聽覺學習者更傾向於透過聆聽來學習,在教室裏只要能夠聽得清楚,不會在乎位置的前後,黑板清不清楚的問題。在聽課的過程中偶而會自言自語,喜歡運用朗讀課文或重複覆述訊息的方法幫助記憶,並且樂於創造與他人討論的學習機會。

第3類是運動學習者,運動學習者必須通過身體的活動和直接參與來學習,過程中他們喜歡用手觸摸,動動東西或親身經歷來認識新事物。上課時會發現有些學生靜不下來,可能學習一會兒就要休息一會兒,上實驗課時,老師還在講解方法,他已經等不及動手做起來。在跟人交談的過程中,他們的手勢和肢體動作豐富誇張,座談會讓他們感到無聊,經常習慣東走走西看看。這些人的職業傾向比較喜歡操作性的工作,比如烹飪、建築、創意設計等等。

當你明白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學習者時,接下來就要找到方法來激發你的學習能力。

對於視覺學習者來說,多加利用書面教材跟練習手冊,上課時將老師所說的訊息記錄下來,將聽到的材料轉換成為視覺的素材。使用圖表模型跟海報掛圖,把所學到的知識,繪畫成為圖表模型,可以幫助你的視覺記憶。你也可以透過圖片聯想來記憶資訊,步驟可能會有些繁瑣耗時,不過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資訊吸收力。

對於第2個類型是聽覺學習者來說,多多參與講座並將內容錄音下來,空閒時可以重複播放聆聽。上課時勇於向老師提問,課後勤於和同學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如果用汽車烤漆比喻,聽別人說只是噴第一層底漆,自己提問則是第二層色漆,而和別人討論分享則是讓車身永保光鮮亮麗的新漆了。參加小組討論不管是什麽話題,盡量給自己跟其他同學創造發言的機會,這種持續的反覆思考和交流想法所學習的知識就不會只是聽過就忘了。

對於第3類運動學習者來說,要將概念用動作表達出來,不管在公司,家裏或者是教室裏學習,用手部動作將知識表達出來,除了勤作筆記也可在課本上或是講義上用各樣色筆畫線標註重點。在參加讀書會或者是學習分享時多多運用手部或身體的活動,比如利用短劇表演來分享歷史學習;用舞蹈動作來記錄數學公式;用一首歌唱出化學週期表。這樣的學習方法雖然耗時耗力,然而學習效果最好,有些甚至可以終身記憶。

Why do people with Learner talent enjoy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a learner?
People exceptionally talented int eh Learner theme have a great desire to learn and want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rather than the outcome, excited them.
They expose themselves to new info and experiences and follow the things that interest them. They bring a learning perspective, and they love to live on the frontier or the cutting edge.

為甚麼具有學習天分的人能樂在學習中?
他們非常渴望學習,想要不斷地改善程序,更甚於獲得成果。學習使他們意志高昂。
他們置身於新潮的資訊和經驗,追隨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事物。他們提供了學習的觀念,喜歡生活在時代的尖端和潮流的前線。如果他們的好奇心導入無關緊要又沒生產力的活動怎麼辦?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為自己的未來或者是計劃做好基礎,學習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正如同人們常說的學以致用,學習就是為了將來的使用,如果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清楚的目標,抓住機會調整好心態,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能夠學以致用,這是每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什麽有些孩子到了大學之後會變得迷茫?這是準備考試,教育學習制度下所產生的一個迷失,如果學習的目標是為了考一所好大學,當這個夢想達成的時候,反而會造成學習上的失落感,從孩子上學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用學習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目的是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朝著不斷使自己成長的道路前進,拓展人生的寬度跟深度,學習的動機並不是為了考試的焦慮,不是為了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人生就沒有前途,這是焦慮產生的壓力,它不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學習的根本動力應該是獲取成就感,獲得自信心,持續進步,能夠找到自己的強項,通過學習逐步達到人生的下一個目的地。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自我的積極意識,以及個人興趣所組成的結果,學習終究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對別人的生命或者是工作有意義,職場要求的學習成果是如何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讓邏輯思考更發揮創意,所以學習最重要的要點在於厘清學習的目的跟方法,以避免花大量的時間跟金錢白忙一場。

成人的學習必須拋棄以往學生應付考試的學習心態,重新思考你所需要的學習目標:

首先是認知工作學習的重要目的,提升你的素質,你可以把學習領域分成兩大部分:養成個人的專業或者是培養做人做事的能力?

成人學習者如果能夠理解到自己現在想要學習什麽,為何要學、學了要怎麽使用才會有持續以及精進的動力,如果只是出於滿足虛榮心的學習,不僅不會積極也很難看見效果,在快速變化的現在,許多人都想要多學點東西,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善用自己的學習模式,有效率的管理學習,獲得應用在工作或生活當中,終究只會越學越無效,或者是落入亂學的漩渦。學習是知識的大門,當我們打開這個大門進入了知識的領域,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再做什麽,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

StrengthsFinder #26 – Maximizer 完美呈現,精益求精發揮潛在優勢,追求卓越

StrengthsFinder #26 – Maximizer 完美呈現,精益求精發揮潛在優勢,追求卓越

StrengthsFinder #26 – Maximizer 完美呈現,精益求精發揮潛在優勢,追求卓越

Maximizer – Influencing Leadership Domain

完美特質的人能夠發揮潛在的優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有完美特質的人,如果能夠鍛煉一種能力,呈現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那麽完美主義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完全的自在。

具有完美天分的人會追尋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他們致力於追求非凡,專注於發展個人的優勢,以此激勵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達成卓越的成就。對他們來說他們的對手就是自己、我們團隊,我們的昨天或是我們的今天。

具有完美天份的人,能夠專註於優勢,做好弱點管理,他們要求質與量同時兼具,他也希望投資報酬率不管在時間或者是精神上,都能夠產生極大化的回報。如果別人覺得他們吹毛求疵,又不容易滿足的時候,怎麽辦呢?要如何管理這樣子的盲點呢?

  1. 首先具有完美天賦的人,要經常跟他的精神導師,教練,學習典範,或者是你的管理者交流,以此來拓展尋求洞察的能力,開放性的建議,跟心靈的啟發,都有助於提升成果
  2. 學習加強你的技能,追求新的知識,找尋精進的方法,並且時時鍛煉自己的能力,達到純熟的境界。
  3. 跟別人解釋你為何要多花這些時間發展優勢,而不太花時間去補強弱點的理由,這就像優勢識別一樣,弱點其實是需要管理的,花時間鍛煉,發展優勢才能夠幫助自己或其他人,實現盡善盡美的目標。

不成熟的完美類型者所表現出的盲點是,可能對於弱點或者是表現比較差的人,顯得沒有耐心,可能會過度要求或者是苛責能力比較弱的人。而成熟的完美類型者,能夠對於自己的天賦特長,心懷感恩,同時協助其他能力比較不足的人。

完美類型的人,他們追求符合甚至超越卓越的標準。而競爭類型的人,他所追求的是第1名的榮耀,完美的人他的對手是自己,而競爭類型的人,他的對手是其他的人。

在文藝覆興期間,意大利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用了許多年的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像石雕,當朋友問他如何將大衛像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大衛本來就在這一塊大理石之內,我只是將不屬於大衛的石頭鑿掉罷了。

你想一想,成功並非要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而是將缺點一塊塊鑿掉,還原本我潛能。如果有完美特質的人,可以看到大衛在大理石內,幫助他,把不屬於它的雜質去除掉,如果能夠讓天賦優勢用在其他人的身上,這將是一個多麽有意義的特質。

知名的管理顧問亞倫巴克提出了決策的5C概念,對於追求完美決策的管理者來說,是一個可以運用的5個重要元素:

第1個C是 Considering 思考,在面對不確定的因素時,人們常常會猶豫不決,此時你要以「如何」做開頭,來幫助你果斷思考,比如說,是不是要修理機器這樣關閉性的問題,我們將它改成開放性的問題-如何修理機器,問題是以「如何」開始之後,就能夠進而帶出很多可能性,也許你會接著問,如何讓機器運作正常,如何維持產能,如何重新安排進度,如何創造競爭力等等,「如何」作為思考的開端,將激蕩產生源源不絕的正面解決方案。

第2個C是 Consulting 咨詢,在單獨決策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會有一些一廂情願的想法,有可能考慮不周或是過於武斷的風險,做決策的過程我們必須咨詢兩種人,一種是能夠促進我們對問題進一步思考的人,第2個就是實際進行工作的執行者或者是你的部屬。

能夠促進你思考的人,也許是你的長官,是公司內部的同事或者是外部顧問,好朋友等等,根據他們的專業,經驗以及能力來支持你做決定,幫助決策過程能夠加分。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夠把相關受到影響的人員都包含在咨詢對象裏面,你的決定就更有說服力。花時間讓別人知道你的思考邏輯跟想法,是一個能夠獲得支持的方法,你的部屬或是同仁也不會陽奉陰違,扯你的後腿。

第3個C是 Committing 承諾,承諾是決策的核心價值,因為承諾標識目標並確認責任,承諾的強度將決定決策最終是否成功,一個人做決策時具有多少承諾的決心,能影響周圍的人感知你的意志力,然後根據他們的觀察,決定是不是要支持,是不是要執行,或者是認真執行到何種程度。

第4個C是 Communicating 溝通,事情經過咨詢決策之後,再溝通就會相對的容易,如果你能夠通過溝通,告訴你的團隊,執行這個決策的理由,就能夠加強政策的說服力,讓你的決定跟其他人有關,也才有機會落實。

第5個C是 Checking 檢討,美國教育學家羅倫斯彼得說過,如果不知道要去哪裏,最後可能會去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避免讓決策流於抽象的意識形態,只有靠客觀的檢核,才能夠避免過程當中隨性所至產生的偏差,具體掌握目標跟實際狀況之間的差距,有意識的改善縮減之間的距離,才能夠對實現目標有直接的助益。

5C不是決策的步驟順序。在有限的時間之下,如果能夠同步進行多個考量,兼顧效能跟效益將帶我們避開非理性的錯誤判斷。完美是一種自然而然產生的思維模式、思考行動和溝通的方式,這是一種影響力,一種感召他人的力量,可以啟發他人,鼓舞他人,喚起人們心中的熱忱,想象一下如果有朝一日具有這種熱誠的人,不再是少數的員工,而是人群中的大多數,有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啟發別人鼓舞別人,熱愛自己的工作,更有創意,工作效率更高,當人們對於工作跟生活滿意的時候,就能夠擁有開放的心態接受新鮮的觀點,擁有可以持續成功的動力。

Why do people with strong ‘Maximizer’ trait seek constant impro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s?

People with strong ‘Maximizer’ traits focus on being ‘extraordinary’. They place a strong focus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personal and group excellence. People with such traits are adept at identifying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ey value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being a ‘maximizer’, they seek to pursue the maximum return on any investment.

為甚麼具有完美天分的人,追尋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

他們致力於追求非凡,專注於發展個人優勢,以此激勵個人或團對達成卓越的成就。
他們能夠專注於優勢,作好弱點管理。他們要求質與量同時兼備。具有完美天分的人,追求投資報酬率的極大化。

找到熱情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就先問自己一句,為什麽?為什麽我要做這件事?為什麽這件事對我這麽重要?徹底想明白,將容易發展出符合個人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就是做什麽,知道為什麽才會知道怎麽做,找到了為什麽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夠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麽存在的原因,能夠鼓舞別人、啟發別人、讓每個人都能夠投入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如果你的身邊環繞的這麽多值得讚賞的好人,追求完美特質的人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悲觀主義的人往往說的是對的,可是改變世界的卻是樂觀主義者,微軟的比爾蓋茲想象出了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裏電腦可以幫助人們發揮出最大的潛能,他的想法實現了,現在他想象的未來世界中,沒有病毒疾病,或許這個想法有一天也會實現,如果他知道該怎麽做的話。

成為一個凡是從問為什麽開始的完美實踐者,你的願景夢想,想象力的活躍,才有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完美特質的人除了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夢想家,也需要有實踐家的能力或搭配,才能夠把想法變為現實。

StrengthsFinder #28 – Relator 交往親密的信任關系,相信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貴在知心

StrengthsFinder #28 – Relator 交往親密的信任關系,相信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貴在知心

StrengthsFinder #28 – Relator 交往親密的信任關系,相信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貴在知心

Relator – Relationship Building Leadership Domain 交往是親密的信任關系,相信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貴在知心。林肯說過:「人生最美好的經驗就是與他人的友誼」。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跟他開誠布公地談心,一個人盡管可以十分英勇,但是,他也可能十分孤獨,友誼的光芒像磷火,四周漆黑的時候更會顯得閃耀,人與人之間的相識貴在相知,人與人之間的相知貴在知心,我們有了朋友才會顯現出生命的價值。 為什麽具有交往天賦的人能享有跟別人親密的互動關系?跟朋友一同努力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帶給他們深切的滿足感,交往特質的人樂於結交朋友,互相了解,他們為所處的環境帶來社交的深度跟透明度,具有交往特質的人,他們喜歡1對1的互動,看重緊密,關懷,成熟的關系。也許他們認識很多人,也能夠跟形形色色的人建立關聯,然而他們願意更加了解身邊親近的朋友,享受成員交情非常深入的小圈圈關係。 如果交往類型的人想要拓展關系,讓他的社交圈更大的時候要怎麽做呢?有三個行動方案: 第一,在一個由信任的朋友組成的團隊中,你有較高的表現,所以嘗試尋找一個有友情激勵的工作環境,太過制度化的組織會限制你的表現。 第二,展現你對朋友的信任,進而影響他們更能信任他人,讓你成為組織內學習的模範。 第三,無論多忙也要跟朋友保持聯系,他們是你的動力燃料。 不成熟交往類型的人,處在一種固定朋友群中讓他感覺舒適,成熟的交往類型者,帶給朋友群體舒適感。 交往類型的人想要多了解已經認識的人,而取悅類型者想要認識更多的人。 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我們又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親密關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泉源。我們要如何能夠跟其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關系呢? 第1,朋友是麻煩出來的,找點小事情去麻煩別人是搭建人脈的小技巧,很多人觀念上有個誤解,認為麻煩他人會造成對方困擾,不是一件好行為。而父母從小總是教導我們凡事情都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不求他人好像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但是真誠坦率的朋友關系是透過麻煩鍛煉出來的,如果你主動請求別人幫你一些小忙,通過這些互動行為有助於信任關系的養成跟關系的深入。 第2,朋友是聊出來的,敞開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部分,跟朋友分享內心真正關切的問題、疑慮跟擔憂,像是子女的教養問題,對健康的擔心,對老人家的關心等等,都可以作為跟別人分享的話題。遇到困擾的事情也可以找朋友諮詢意見,比如說事業發展的方向,公司老板同事的溝通之道等等,打開內心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可以建立更深的感情。 第3,深層次的交往,從深度了解對方、彼此啟發開始。首先我們對人要充滿好奇心,有意願和誠意去探索一個人的本質特性,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激情,動力,愛好,以及他看重的人和事。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能讓對方知道你真正想要了解她,也在乎他。虛應敷衍的寒暄無法建立更深刻的交往、關系及連接。 第4,真誠的提供對方幫助,是增進親密關係重要的一環。能為別人提供服務,朋友自然而然會更深的交往。為對方創造價值,不僅僅是把陌生人變成熟人,也是讓泛泛之交轉化為親密朋友的觸媒。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真心誠意的幫助他人,才能夠交到真正的摯友。 第5,做真實的自己,表達而不是去表現自我。一個人身上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除了熱情就是真誠的力量。做真實的自己,透過自我表達讓對方了解自己,建立更深厚的關系。如果只是單純的表現自己,以博取他人認同,這樣的行為無益於關系的增進。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展現真實的自己,帶給我們真正的力量和自信。

Why do people with stronger ‘Relator’ traits find satisfac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People with strong ‘Relator’ traits love to build close an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hey enjoy working hard with a fellow friend towards a shared goal, and feel extremely satisfied when they succeed. Relators want to know their closest friends, and be known by them. They value one-on-one interactions, and enjoy close and deep relationships where both parties are mutually caring. While people with such traits might know many people and have many acquaintances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relate with all sorts of people), they usually tend towards having a small group of close-knit friends.

為甚麼具有交往天分的人能享有和別人緊密的關係?

交往主題突出的人愛好與別人建立緊密關係;樂於和朋友一起奮鬥達標。 他們發現和朋友一同努力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帶給他們深切的滿足感,他們樂於結交朋友互相了解。他們為所處環境帶來了社交的深度和透明化。 他們喜歡一對一的互動,看重關懷,成熟的關係。他們願意更了解身邊最親近的朋友。也許他們認識很多人,也能和形形色色的人建立關聯。然而他們依舊會有一個小圈圈,裡面成員的關係交情非常深入。 說話的藝術是建立信賴關系重要的技巧,為了跟其他人建立互相信賴的關系。需要學習溝通技巧,可能有人會發現,花了很多時間解釋,可是對方卻無法理解,或者是聽對方講了一堆,結果自己還在霧裏迷惑,會讓說的人覺得很煩躁,聽的人感受到厭煩。無形的壓力就會漸漸產生,這種溝通的隔閡每天都在發生,對於不擅長溝通的人來說,常常會有不說點什麽,炒熱氣氛好像這樣做是不行的,或者是會想我似乎應該說點什麽有趣的話,讓對方感覺到興趣,這種自我中心的思考邏輯,往往會是溝通上的障礙。確實在聚會或者是跟朋友相處的時候,聊天的趣味性可以熱活氣氛,讓其他人感覺到你的活力,也能夠放松自己的情緒跟壓力,但是快樂或有趣,並不是建構信賴關系的原則。要跟對方建立信賴關系,必須深刻記住的溝通技巧,那就是,聆聽、觀察以及模仿。 傾聽是溝通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點,看似非常簡單,要能深刻做到卻是需要練習,重要的原則是要把對方要說的話,聽到最後。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對話的機會,但是對於對方說的話,我們了解到了什麽程度呢?我們是不是會根據自己的意見中途奪取說話權,只說了自己想說的話呢,順著對方要說的話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聚會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活絡的氣氛,讓談話更加順暢。但對於有事情要找你商量,或者是要尋求建立信賴感的人來說,被打斷的談話會讓他的心裏感到無形的壓力,如果你希望知道他想說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打斷他,先聽到最後,不過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又臭又長的說明,不但浪費時間,還會讓人不明白話裏的重點,這個時候適當的切入一句問話,所以你想說的是什麽什麽嗎?用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對方中的重點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技巧。 第二,如果沒有被要求的話就不要給意見,聽了對方的訴苦,會有一種我如果不說點什麽可能對她不見得有幫助這種想法產生,所以提供了建議或者是安慰的話,這樣子的對話模式傾向於發生在男女關系當中,因為男生相對的比較喜歡論述,可是女生只是會覺得只要有人聽我說說話,我並不是真正想要獲得什麽意見,有時候只要說,哦,原來是這樣,真是辛苦你了,這樣子的話會讓找你來商談的人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這樣子也就夠了。 第三,不要過度否認對方的意見,當對方的價值觀跟我們不同的時候,可能有的人會回答我覺得這樣子不對,我不這麽認為等等,這種否定對方意見的話,這樣會讓對方的談話意願變得很低。先聽完對方想說的話,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否定或者是剝奪對方談話的意願,等她全部說完之後,再說出你的建議,是比較好的做法。 溝通的技巧很重要的是觀察,首先要尋找你們相似的地方,面對可能個性、興趣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有些人會有不安或緊張的情緒,若發現自己跟對方的共同點,就可以拉近距離,開始萌生安心以及信賴感,所以跟其他人見面最重要的就是尋找共同的要素,有時候其實加一點點就可以了。專心聽對方說話可能發現你們念的科系是接近的,有同樣的興趣或者是住在同一個城市,兩個人間的關系關聯再不起眼,只要有一點點共同性,作為橋梁就可以拉近彼此的關系。在對方談話中要找到共同的元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提問,妥善的引導對方自由自在的發言。 其次取得互相信任的溝通技巧是模仿,有幾個技巧,第1個動作的模仿,比如你的身體的語言,他喝咖啡,你隨著他喝一口,這樣子相同的動作要自然不做作,第2是通過聽覺學習的模仿,就像鸚鵡一樣通過聽覺傳達訊息,比如對方說暑假的時候我們去夏威夷玩,你就跟他說全家去夏威夷玩了,當對方說上個月我買了新車你就跟他說,啊,你買了新車啊,通過模仿的方式讓對方順利的,把他想傳達的信息完成,這樣子的溝通就非常的完美。 第四,呼吸一致,通過觀察對方肩膀胸部腹部,你知道對方呼吸的節奏。一致的呼吸,不著痕跡的跟對方建立聯系,當這個呼吸的節奏一致的時候,你會很不可思議的跟對方產生信賴關系的連接。同時配合對方的價值觀,學會這個技巧,將可以建構強力可信賴的人際關系,比如有人說人生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或者是,我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或我也不想過著長壽,可是卻很平淡的人生,而是想要活得豐富精彩,像綻放的煙火一樣,這樣子的語言傳達的是對方的價值觀跟信念,如果你有同感,你就很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互相信賴交往的互動關系,練習掌握這些溝通技巧,你將能擁有互相信賴、建立交往關系的主導權。
StrengthsFinder #29 – Responsibility 責任盡忠職守、一諾千金、勇於任事,一肩挑起重擔

StrengthsFinder #29 – Responsibility 責任盡忠職守、一諾千金、勇於任事,一肩挑起重擔

StrengthsFinder #29 – Responsibility 責任盡忠職守、一諾千金、勇於任事,一肩挑起重擔

有責任感的人盡忠職守,一諾千金,勇於任事,能夠獨立奉獻,願意一肩挑起重擔。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責任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充滿熱愛。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將會一事無成,而熱情的起點正是責任心,為什麽具有責任特質的人,容易得到他人信任,相信交託給他的事情一定使命必達?責任是一個執行能力,因為他們天生的價值觀註重誠實,守信,忠貞等原則,強調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的美德,是值得信賴的工作夥伴。 有責任感的人看重自己,尊敬他人,能夠信守承諾,身體力行,贏得別人的信任和讚賞,會讓他們感到自在滿足。但是想象一下,你周圍是否有一種責任感很強的人,對於別人的求助一向來者不拒,大小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以至於惶惶終日一刻不得閒,最後弄到自己身心俱疲,也得不到別人的感激。這就是責任感可能有的盲點,是必須有意識有技巧的善加管理。 有三個行動方案可以管理背負太多責任的盲點: 第一,要跟明顯紀律或是專註特質的人合作,有紀律的人能創造架構,而專註的人知道什麽是核心的目標,這兩種人可以幫助責任特質的人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避免負擔過重。 第二個行動方案是隨身攜帶行事曆,在承諾新的任務之前,先翻開你的工作清單,檢視未完成事項,避免衝動允諾。 第三,在工作領域或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提醒自己並練習拒絕別人的藝術,英文有一句片語 Put the monkey on your back,想像一下一隻猴子背在你的肩膀上會有多難過呀,不要承受你無法負擔的責任。 不成熟責任類型的人,即使在做正確的事情,也會覺得有四面八方的壓力向自己襲來。成熟責任類型的人在做正確的事情時,感受到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悅。責任跟行動是兩種不同對比的特質,責任類型的人認為,如果無法把事情做對做好,那麽就不要做,執行能力是很重要的關鍵。至於行動類型的人相信,試試做一點事情總比什麽事都不做來得好,行動類型的人是從行動當中學習,透過行動來發揮他對周圍的影響力。

Responsibility – Executing Leadership Domain

Why do people trust those with strong ‘Responsibility’ traits to get things done?

People with strong ‘Responsibility’ traits take ownership and are greatly committed to the promises they make to themselves. They believe in stable values such as honesty and loyalty, and value the respect of others. As a result, people around them find them to be highly dependable individuals, as they keep their promises and follow through on any commitments they make. They feel most comfortable when others around them trust them.

為甚麼具有責任特質的人,別人總是信任他能把事情做好?

責任主題突出的人在心理上對自己的承諾負責。恪守穩定的價值觀,例如誠實和忠誠。 他們獲取別人的心理肯定,因為他們必定說到做到,他們是值得信賴的。 他們看重並且尊敬他人、信守承諾,並且身體力行。別人對他們的信任感,會讓他們感到自在。 責任類型的人把事情做對做好,為最終的結果負完全的責任,就是所謂的當責Accountability,近年來許多財星500大的企業紛紛把當責,列入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中,哈佛商業評論的前總編輯史東甚至表示當責將成為未來10年的商業熱門用語,谷歌的全球副總裁李開覆則說,當責是最新管理理念的全新方位視角,責任是一種自我察覺的意識,也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能力。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責任就是對自己可能並不喜歡的工作,依然無怨無悔的承擔,認認真真的做對做好。 微軟公司,將當責列入企業6大價值觀之一,他們認為當責就是說到做到,為所做的承諾負起責任,不論對同事、員工或是顧客,事業夥伴以及股東都一視同仁負責到底。成熟當責的價值觀,指的就算是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情,導致承諾無法兌現,有當責的人還是能夠做出應變方案,誠實面對,找出解決方法,把事情做對做好。一言蔽之,當責就是矢志完成承諾,為最終結果負起完全的責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當責文化的熏陶之下,工作者將不會沈迷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或者是雖敗猶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情緒泥沼當中,在當責制的管理之下,重要的是要能夠交出成果,交不出成果就是失敗。《當責》一書的作者張文隆在文章裡提到責任有三個等級: 第1個等級是官僚,官僚的人只關心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在乎客戶需要的成果。 第2級是負責,有責任感的人會確實執行被交付的責任,以及對自己所定下的承諾並產出結果,不過通常不會願意承擔額外的過失責任。 第3級就是當責,不只是交出結果,常常會提供超過意料之外的滿意。比如說送車進廠保養維修,通知取車時發現車廠已經將你的愛車清洗打蠟一番,這時候對於車廠服務品質的期待便會大大加分,我們可以說當責的人看責任的角度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而不僅只是照著工作流程表逐項勾對。 奇異公司前任的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在《致勝》這一本書說過,商場上不管是什麽狀況,如果你把自己視為受害者,你只會自取其敗,這種態度會斷了你所有的出路,甚至會讓你的職業生涯陷入死亡的漩渦。大衛‧迪利(David Dealy)和安德魯‧湯瑪斯(Andrew Thomas)在《當責式管理》(Managing by Accountability)書中所言,人們通常對事情並不太會有承諾的,他們只是很自然地做了他們所當做的,也正「因為人類的本性,我們才有了當責。」 當一個負責任的人,極致的發揮它的特質,執行交付他的任務,這種執行能力將為企業及個人帶來極大的成長,責任感的人在面對任務時可以思考,哪些是你想要做的事,哪些是你有能力做的事,而哪些又是你必須做的事,想做的事可能是一年後或是5年後的目標業績或者較長遠的生涯規劃,人生目標等等,有能力做的事。衡量自己能力的承載量,在可負擔的範圍內全力以赴發展你的優勢,最後是必須做的事,是你現在必須解決的問題或是任務,你也可以把所有的任務分為長中短三個時間軸來做規劃,當你有個基本架構,就能明確的分配,讓行動更有效率。 如果某項任務剛好都是你想做、有能力做、必須做的事,毋庸置疑他一定是你最優先最重要的任務了,當這三者達到一致的狀態時,你的責任特質將帶給你最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