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員工的動力來自於從事的工作可以造福人群

你可能聽過類似這樣的故事… 我在台北長大,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外商高階經理人。我仍然記得無數的“帶女兒上班”日和令人興奮的辦公司之旅。我對大城市、忙碌和成熟的專業人士的形象感到非常驚奇。他們令人著迷,我想將來擁有這些位高權重的工作。我竭盡所能來獲得這個職位。努力工作加上保持專注,留美回來,最終我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角色:在市中心從事金融服務工作。

可是,這年輕人卻說他討厭他的工作…

這樣的職業生涯讓人感到筋疲力盡和迷惘。他渴望在工作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意義, “我怎麼會錯得這麼嚴重?” 年青人如此思忖。

“用你的優勢翱翔”,Tom Clifton 克利夫頓說明了擁有個人使命宣言的重要性。你如果經歷過與自己使命工作不一致的經驗,就能確切知道這個觀念帶來的力量。這對優勢教練的方式至關重要,而以前人們並不了解它。

在工作中經歷沮喪,我們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為什麼”問題­。與其把我的“為什麼” 建立在升遷、獲得一個位高權重的職位,需要改變我的“為什麼”,把它根植於一個充滿目標的工作使命。

“缺乏使命,人們可能只有物質目標。”

當代社會並不經常提倡個人使命;然而,作為優勢教練,我們有機會幫助改變這一點。蓋洛普研究發現,頂尖員工的動力來自於從事的工作可以造福人群。沒有這個驅動力,人們會專注於物質世界,並經常感到不滿足。我們都很清楚那是什麼感覺。

 “在使命的架構下優勢可以極致發展。”

是時候多了解自己了。

人們不知道從何找起我的“為什麼”,會嘗試幾項看似有趣的活動:幫助開展了一場募款活動、自願幫助危機中的年輕人為進入大學做準備、獲得教授有氧跆拳道的認證… 很多人認為嘗試所有這些新工作最終會讓人們理解所謂的使命。其實不然,那個使命仍然不清楚。

教練在提問、傾聽優勢發現的五個天賦線索,其中之一是“渴望”。當你看到某個主題並自覺“我想試試”時,這便是一種“渴望”。我們自然而然擁有這樣的智慧,它是尋找天賦的線索。基於不同的原因,我們會偏好某一項活動而逃避另一種活動,在此情況下,“為什麼”是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當渴望的“為什麼”來自於自我、魅力、形象、權力、金錢或社會規範時,它們通常是“假象渴望”。克利夫頓在書中指出:“假象渴望,會讓我們偏離優勢之路。”這就像年輕人在大城市裡尋找位高權重的工作時發生的狀況,他的優勢像脖子被緊緊掐住,缺少使命的呼吸來激活它。 

“使命賦予生活目標。它為所做的事情增添了意義。”

僅僅從事跆拳道和義工並不足以讓你清晰看見未來。除了走出去嘗試新的途徑之外,蓋洛普還大量研究了不同的職涯發展趨勢。

志願服務和獲得認證擴大了人們的經驗,但你可能仍然自覺還沒發現你的使命。你需要與你自己的靈魂建立聯繫,繼續在角色中尋找更多的意義。

“使命宣言可能是源於強烈的責任感或強烈的憤怒感。”
大部分的人不會承認所謂的使命來自於對某個現象產生憤怒,但很多人確實對職業生涯感到沮喪,我相信我有責任做更多,並更加提升自我。

人們透過多樣內在的追尋探索來找尋生命的的“為什麼”,但諷刺的是,能發現你的使命的催化劑是無法控制的。

每次世界的經濟災難,讓金融機構或企業瀕臨破產。在破產之後,人們目睹企業是如此破敗不堪。重複的事件在世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不確定性。往往企業內部和整個行業會凍結人事,沒有公司招聘員工。歷經無休止裁員中倖存下來的員工感到很幸運能保有一份工作。有工作的人會想自己應該屬於幸運的一群。然而,假若你意識到自己入錯行時,反而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挫敗感。當我們聽到同事也抱怨自己好像入錯行時,這種不安的感覺更加強烈。

帶著深刻的自我了解和面對挫折時,以使命感建立生活的渴望,就比較有機會將挫折導向執行使命的正面動力。你會發現,最大的挫敗感,來自人們在辛苦追求事業之前並不探索“為什麼”。

如果你知道什麼會推動自己前進,發現你的“為什麼”:譬如,『我想做一些事情來幫助自己和幫助他人』。『我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是因為我不希望人們自滿地留在一個角色中』,或者『我從事優勢教練的工作,是因為不希望人們在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獨特價值的情況下,度過一生』,『我通過成為一名護士並每天完成我的使命,我將對疾病的挫敗感轉化為行動。』

『我的經理人使命是善用天賦發展人才、團隊和組織。』『我通過領導這類型的工作,使我能夠最大地發揮我和夥伴的天賦。這樣做時我感覺最有活力,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幫助人們在工作上有成長。』

當優勢由使命驅動時,就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 優勢推動使命

經過挫折、憤怒、脆弱和反思,我們明白什麼是滋養我,什麼是消耗我的能量。發現和理解我的渴望和優勢,我們需要行動、開放和勇氣。但通過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中,你將能夠幫助自己和其他人實現同樣的目標。